close

DSC_2904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十多年前的高中畢業旅行,走過一次白楊步道。高中讀的是和尚班,所以班上公關特別找其他的女校一起合辦畢業旅行,只記得當時個性靦腆”&”青澀的我,在這次畢業旅行後,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(之後班上同學還發生二搶一的鳥事呢),唉~~~

        這次會計畫來一趟白楊步道之旅,除了重溫高中時的感覺外,最重要的是此步道為開放性步道,步道路面平整,坡度平緩,所以小寶用推車就可以走完全程。白楊步道位於中橫公路168.6公里處(入口位於中橫公路天祥以西約900公尺處),步道入口附近前方設有停車場,車停妥後再步行從入口進入。

 

[參考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]

步道介紹「多隧道」與「多水」是白楊步道的兩大特色。「多隧道」,從入口到水簾洞,短短2.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,是以最好攜帶手電筒備用;「多水」,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,整條步道沿溪而行,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,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,一路美景不斷,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,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,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、大至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,可滿足欲與眾不同的心思。

開闢歷史白楊步道是1984年台電為了開發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」,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,當時台電陸續完成6條施工道路,引起學界、媒體、營建署關注,擔心一旦計畫完成,立霧溪中游的水皆被引用發電,下游河床將乾涸,靠立霧溪水切割所形成得太魯閣峽谷,將無水而難以繼續發育,峽谷景觀將大受影響,經建會彙集各方意見決定擱置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」。白楊瀑布美麗的景觀,也因施工道路的闢建,才得以讓人容易親近。

 

白楊步道入口就在中橫公路旁,這條步道全長2.1公里,入口處的1號隧道是全程7個隧道中最長的,隧道距離有300公尺長。

DSC_2830.jpg 

 

1號隧道內部景觀。為了走白楊步道,在新竹出發前就特別準備手電筒和雨衣,沒想到停車時忘了將手電筒帶在身邊,走到這裡就懶的再回車上拿手電筒,只好硬著頭皮向前行,還好1號隧道的距離長雖長,但隧道還蠻直的,只要往隧道出口的亮點慢慢走,就可以走出隧道。

DSC_2836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出1號隧道就要橫跨瓦黑爾溪,照片為步道沿著瓦黑爾溪旁而行。

DSC_2846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白楊步道路面平整,坡度平緩,安全設施良好且資源解說設施完整。適合一般大眾前往,老少咸宜。

DSC_2851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步道的動植物生態

DSC_2884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之後步道就會接到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,這裡的溪水清澈透明,而河床上的大理石也透出淡淡的青色。

DSC_2861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在3號接4號隧道時,右邊是以前所開鑿出來的懸崖,要小心且快速通過。

DSC_2863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過4號隧道後,步道就要穿越一段大崩壁,雖然高度和路幅不像錐麓搞到那麼刺激,但還是要小心通過。

DSC_2871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白楊步道沿途美景

DSC_2864.jpg 

DSC_2879.jpg 

DSC_2880.jpg 

DSC_2882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▼ 在5號到6號隧道間,可以看見兩道白楊瀑布就高掛在山邊,步道旁有一座吊橋可以走到對面的觀景台,可以一覽白楊瀑布全貌。

DSC_2888.jpg 

DSC_2898.jpg 

DSC_2903.jpg 

 

        由於我們這次沒帶手電筒,所以在隧道時都是小心翼翼的通過,前面15號隧道還OK。走到6號隧道時,因為隧道距離有點長,而且裡面有一個轉彎,所以走到一半時完全沒有任何光線,偏偏今天是非假日,等了一會沒有其他遊客可以指引,最後只好拿出相機閃光燈,邊走邊閃著閃光燈,硬著頭皮走出6號隧道。

        6號隧道馬上可以看見7號隧道,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水簾洞。水簾洞的產生原因,是7號隧道在一次地震後改變山裡的水脈分布,而將山脈裡的泉水湧出在隧道裡,而形成目前水簾洞的景觀。要走水簾洞,穿雨衣或是撐傘都行喜歡刺激的朋友,可以選擇穿雨衣直接走在隧道中間,享受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。不喜歡刺激的,撐著傘走旁邊的台階也可以走過水簾洞。

DSC_2913.jpg 

 

7號隧道出口就是白楊隧道的終點。整體來說,白楊步道還蠻有特色的,有隧道有瀑布有崩壁有吊橋有懸崖、還有水簾洞可以走,如果計劃來太魯閣的朋友,強烈建議一定要排一段時間來走這個步道(來回只需2小時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寶一家子 的頭像
    小寶一家子

    B+L=C&T family

    小寶一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